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方圓/看那狂風捲起的千堆雪──震撼後的省思

看那狂風捲起的千堆雪──震撼後的省思
2008年8月15日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國家音樂廳演出紀實
朱家炯(朱梓)

很少音樂會能帶來如此震懾的效應!在國家音樂廳座無虛席的場面上,令人忘了在經濟不景氣下的今天,表演藝術團體的票房正面臨著寒冬的挑戰?學生促銷票不是已低到一折起跳?平日派系涇渭分明的樂界大老們,居然不約而同的齊聚一堂,也忘了下半場該提早離席的應酬習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音樂會能有如此魅力,既賣座又有這樣的震撼力──從東北風颳起的掌聲從未停歇,直到音樂會結束的西北組曲。尤其在滿堂采聲安可中,聽到一位知名作曲家聲音在耳邊響起"要是譚盾聽到今天的石板腰鼓,一定會從床上一躍而起來歡呼!"
詳閱-->看那狂風捲起千堆雪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樂評/絳州大鼓3


評絳州大鼓3 BMG現場收錄
WMP GCD 010

朱家炯(朱梓)


  鼓樂屬戶外樂收音確屬麻煩,本CD曲目是錄製於北京香港台南三地,其中香港的場地最好,台南的設備最好,十五首曲目有的只出現一個地點,有的兩個、或三個不等,全視錄音效果是否可取而訂定。因此,CD小冊上錄音師的感想十分有價值。十五首曲目有大鼓獨奏“黃土的訴說“,有二重奏“牛鬥虎“,有花鼓如“鳳陽花鼓“.....


詳閱--->評絳州大鼓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樂評/中國魔笛——曾永清

評「中國魔笛——曾永清」WSD 1001
朱家炯 (朱梓)

  笛子中生代演奏名家曾永清,這位聞名已久的北派笛子代表性人物,歷經文革的磨折以及身體的關係迄今方能一聽他的音樂,頗為不易。這片CD一共錄製了十三條曲目,其中北派劉管樂的作品“蔭中鳥“以及馮子存的“喜相逢“、“黃鶯亮翅“等演出風味十足,不愧為北派傳人。他根據山東民歌所撰寫的“沂蒙山歌“節奏明快,意味雋永。唯所選的台灣曲目如“陽明春曉“加入了過多的滑音,以及更改了部份音符,聽起來相當不自然,劉森版的“小放牛“演奏較為平淡,倒是京劇南梆子“驪珠夢“抑揚頓挫頗有韻緻值得推薦。
  這片CD冠上了中國魔笛的封號,乍看之下原以為是上海被譽為“魔笛“的俞遜發的演奏。兩者年齡輩分相若,在表現上卻未若後者表現精彩,尤其在氣韻的掌握,尚有瑕疵可尋,這應和文革以來練習、上舞台的機會遠較俞遜發為少,應有絕大的關係。若就笛子北派的演奏風味,確屬上乘,是一片值得參考的CD。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樂論/回應《誰殺了古典音樂》:舞台上的休止與尾聲

回應《誰殺了古典音樂》:舞台上的休止與尾聲
朱家炯(朱梓)

前言:

  轟動一時的諾曼萊列布希(Norman Lebrecht)的著作《誰殺了古典音樂》中譯本,五月終於在台上市。英文原書是以倒置的鋼琴作為封面,其顛覆報導古典樂界之心,不言可喻。萊氏為英國每日電訊資深的樂評家,本書可說是其《大師的迷思:追求權力的大指揮家》續集,再度透過其尖酸深刻、洞悉人性的一枝筆將樂界少為人知的幽黯面作了深度報導。
本書表象上在訴說資本主義社會的古典音樂界是如何形成金錢與貪婪的文化,甚至以“宣告交響樂團已死”聳動標題.............

(詳閱)-->回應《誰殺了古典音樂》:舞台上的休止與尾聲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年鑑/石縫中迸出的春天──民族音樂風華再現的關鍵年代

分論/音樂/國樂/北部

石縫中迸出的春天──民族音樂風華再現的關鍵年代

朱家炯(朱梓)

前言

  本文觀察年度內國樂整體的變化與發展,以大台北、基宜、桃竹苗以及部份中部為探討範圍。就表演藝術團體,如北部代表性的公設國樂團以及民間表演團體如采風樂坊、中廣新國樂團、八方位樂團、新樂國樂團、桃園樂友絲竹室內樂等代表性樂團,以及表現傑出的人才,提出年度表演藝術演出活動報告,並就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文建會2003年民族音樂創作獎、以及2003台北市民族器樂大賽──二胡等年度大事,提出觀察報告以及評論。

(詳閱)--> 音樂年鑑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樂論/西方音樂中的東方思維:從蒲賽爾到德布西


前言

有人是這樣讚美來自印尼的甘美朗:“若以無偏見的歐洲耳朵來聆聽甘美朗,就會發現那種擊打的迷人會使你承認我們(西方)的音樂只是野蠻的噪音,更適合於旅行的馬戲團“...“爪哇按照對位法的音樂讓帕勒思垂那的對位像是小孩的戲作“...這些似乎熟悉的語句不原是不少東方人士看待自己音樂文化的反諷?它卻來自西方的德布西。...........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樂評/中國交響樂團紀念專輯

評中國交響樂團紀念專輯 Philips 536 326-2

朱家炯(朱梓)

  中國交響樂團是在1996年在原中央樂團基礎上成立的國家級職業交響樂團,也是中國第一個以藝術總監負責的制度。指揮陳佐湟是第一任總監。此片CD是1997年7月於北京世紀劇院所錄製的。監製、音控、錄音師卡司堅強,邀請了不少外籍專家擔任,成音在指揮與監製、錄音師討論下完成,音響頗佳,是中交發行的首張紀念錄音。 本CD選了文革代表性的樣板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以及稍早的「魚美人」舞劇中的音樂片段,復經由原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為加強了戲劇效果,在管弦樂中加入了人聲及合唱,而成為獨立的音樂會組曲。吳與杜均是一九四九年以來大陸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兩人均畢業於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在作曲上深受俄國國民樂派的影響,無論和聲,句法,以及調式等在字裡行間充分流露,在此基礎下塑造了典型的中國民族交響風格。指揮陳佐湟指揮手法簡潔,聆聽過他指揮過的音樂會的聽眾,對他樂句處理清晰簡練當不陌生,尤其是浪漫樂章的詮釋感情較為內斂,因此,本片前二首曲目帶有極重的文革或著政治意味,陳的處理,抽掉了文革濃重的殺伐氣,取而代之的像是敘述故事性的簡明,以不誇張純音樂的手法帶給聽眾,與坊間所聽到其他版本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音樂的層次與透明是令人激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