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樂評/再評黃河大合唱與黃河鋼琴協奏曲


再評黃河大合唱與黃河鋼琴協奏曲
滾石經典發燒名盤 2
朱家炯(朱梓)

  滾石唱片一口氣推出的經典發燒名盤系列,其中有眾所周知的(2)黃河大合唱、黃河鋼琴協奏曲,本張CD除了「黃河鋼琴協奏曲」是在捷克錄製,大合唱部分則在上海完成,並用由上海管絃樂團、民族樂團伴奏,是一系列在上海成音的出品。
 《黃河》這張CD將大合唱與鋼琴協奏曲錄製在一起相互較勁倒是頗複興味。大合唱是由曹丁指揮,在整體安排上聲部的平衡、音色、力度氣勢均有極佳的表現,尤其在樂句詮釋上給了相當開闊的空間,全曲用美聲唱法貫串,維持了唱法的完整性,不過在「河邊對口曲」上似乎少了一份鄉土味。鋼琴協奏曲是在1969年“文革“中將大合唱 “去詞留曲“由組成的創作班子殷承宗、劉莊、儲望華、盛禮洪、石淑誠等人集體改作的。原大合唱有七段「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到了鋼琴版本刪掉了原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口曲」段落,並將此六段重新組合成「序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四個樂章的標題組曲形式。首樂章增加上了管絃樂的總奏,粗曠的船夫號子與鋼琴的琶音交替呼應象徵船夫與驚濤駭浪的搏鬥。
  第二樂章採用大合唱的同名段落,以大提琴與鋼琴重複的對話方式奏出徐緩的主題,逐漸推展至高潮有如一波波黃河浪潮由西向東推展,終而歸流大海般的氣勢,隨著力度的增強,以強而有力的和弦結束奔騰之勢。第三樂章直接取材於大合唱中的「黃水謠」、「黃河怨」兩段,音樂呈現出敘事性的抒情以及戲劇性情緒變化,在鋼琴激憤的樂音中表達出哀傷與忿怒,最後在再現首樂章主題中逐漸淡出而結束此樂章。第四樂章取材於大合唱中的最後兩段,並將前三樂章作一總結,並加入了代表工農兵的樣板旋律「東方紅」,以及「國際歌」,這是當初創作班子體會江青的指示,在樂曲的最高潮加入這兩段旋律,象徵抗戰勝利要歸功於毛主席以及共產黨。
  石叔誠在 1990 年與雨果所出的 CD 將這兩段刪掉,改採黃河船夫曲中的旋律作為高潮,此一版本在音響上由於銅管的加強頗有耳目一的新感覺,但是失去了文革時期的狂熱與激情,滾石所出的《黃河》版本是由艾德里安、利柏( Adrian Leaper )指揮捷克電台交響樂團( Czecho-Slovak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與曾獲柴可夫斯基鋼琴競賽第二獎得主的鋼琴家殷承宗合作演出,並錄製此一CD。由於殷氏是黃河鋼琴協奏曲創作的作者之一,也是1970年北京首演的鋼琴家,在詮釋黃河上有他獨到的工夫,技巧洗練與艾氏指揮的細膩相互輝映,雖偶有搶拍子的小瑕疵但不影響整首協奏曲的表現,只有第三樂章中的竹笛為短笛( Piccolo)所取代少了一分竹笛的清亮,有點美中不足之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