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樂評/俞遜發笛子藝術薈萃


評俞遜發笛子藝術薈萃

Marco Polo 8.225920
朱家炯(朱梓)


  素有“魔笛“之稱的俞遜發於九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四十年笛藝回顧展,他的笛藝出眾、魅力無限,當場讓不少樂友為之瘋狂。新近馬可孛羅出了一張“俞遜發笛子藝術薈萃“的專輯,一共收錄了十首,其中四首重點曲目與音樂會同,向隅音樂會的聽眾不訪聆聽這一張專輯,也許少掉了國家音樂廳的殘響,更能捕捉到一點“玉笛飛聲“態勢。俞氏自十二歲起吹笛,迄今春秋五十二,能在藝術最成熟的時刻留下這一片CD彌足珍貴。俞氏身兼南派笛子大師趙松亭的氣韻勻長以及陸春齡的音色靈動,加上其自有感性,而能成就今日笛壇最熱門的演奏家,當非偶然。

  本片CD僅收錄一首北派馮子存的“喜相逢“,以及俞氏自創口笛吹奏的“苗嶺的早晨“,兩首都是活潑生動的短曲,重點在於表現南派笛藝“氣韻生動“的特色。就以開頭的“鷓鴣飛“作為說明,本曲歷經眾名師編修、演奏過,版本眾多,表現上各異其趣,尤其樂句收音、轉折,極難處理的圓融,即便是名師亦常見顧及了氣韻,卻失之音色乾澀的錄音,難得俞氏在此曲上的表現,音色圓潤通透、氣韻綿長,實屬佳作。也許俞將本曲置諸於前有其意義,既可與前人一較長短之意,又可收先聲奪人之效。“姑蘇行“、粧台秋思“均是傳統名曲,尤其前者音色的掌握以及樂句的詮釋至為重要,俞氏表現的可圈可點,令人著迷;創作曲“秋湖月夜“、“琅琊神韻“頗有特色。琅曲發揮個人的想像力,首創人聲作為伴奏,曲中安排了口哨與按孔虛聲,噱頭十足,可惜的是主奏與伴奏間的呼應、音色的配置,以及結構上的不一致,降低了曲趣,不過吹奏者在前段崑腔上斷句、擻音、豁腔的掌握韻味十足,在在證明俞氏對傳統崑曲亦下過工夫。兩曲比較起來,秋曲的沈靜優美與結構曲情的一致當較前曲更能獲得彩聲。

  聽過不少笛子專輯,也寫過幾篇關於笛子的樂評,好的CD出品倒是不多。由於中國笛與西洋長笛不同在於前者多了笛膜的振動,因此錄音品質較難掌握,高低差距很大,不少演奏品質不差的曲目卻在音色的呈現上扣了分。這張專輯倒是少有錄音與演奏品質俱佳之出品,尤其是笛色的晶瑩透徹,讓人聆聽後愛不釋手,也許這就是魔笛的魅力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