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樂評/「中國交響世紀」的魅力


評「中國交響世紀」的魅力 JINGO JCD 2101-1
朱家炯 (朱梓)

  手上反覆翻弄著「中國交響世紀」這套CD,訝異著這麼多音樂以及文化工作者在序言中的熱烈推薦,聽之再三,可謂實至名歸。
  這套CD是由李泰祥監製,製作精美。演出的卡司尤其堅強,包括了北京中央、中芭、上海、俄羅斯國家、新莫斯科愛樂六大交響樂團,台灣的李泰祥、上海的姜小鵬、北京的杜鳴心以及俄羅斯的柏利斯則負責管弦樂的編配工作。六大系列分別是「邊疆狂想樂」、「大地春夢」、「浮世戀情」、「台灣幻想曲」、「流金歲月」、「戀戀琴聲」,每個主題有二片CD,一套十二片。演奏曲目有台灣聽眾遂熟悉的台灣民謠、中國民歌、三十年代以降黃自等人的藝術歌曲,以及街坊鄰居都會唱的流行歌曲。明顯的製作對象是台灣的大眾,在鼓勵聆聽好音樂的時代需求上,可說是一套不可少的優良成品。
  綜觀本套CD的配樂手法新穎,樂想豐富。基本上是以弦樂打底,在諧和優美的背景樂聲中,個別的樂器則常以對位手法穿梭其中,間或加入具有個性的民族樂器,如在「蒙古牧歌」、「小黃鸝鳥」、「森吉德馬」加入的馬頭琴,或著「青春舞曲」中類似曼陀林的新疆樂器冬不拉等,作為色彩的運用,效果極為顯著。在多數中國民歌中傳統國樂器則常以主奏形態出現,如琵琶、二胡、古箏等,這些樂器在聲腔中的抑揚頓挫,細膩的傳達了語言的律動以及來自大地的呼喚。
  在編曲手法來說用音大膽。姜小寧這位來自加拿大,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家,正如製作人李泰祥所稱譽的“姜小鵬具有深厚的學院素養,能夠將中國和西洋音樂的不同氣質,自然流暢的結合,並賦予民歌新的生命和新的詮釋,難怪他能夠在音樂界獲得如此高的評價。“聆聽它的作品用了不少”paraphrase”(改寫)手法,若與中世紀拉素士(O. Lasso)或著帕樂斯丁那(G. A. Palestrina)的所謂改寫手法相比,並不多讓。在「曲蔓地」中片段完整的莫札特小夜曲的出現,或著用葛瑞克在皮爾金劇樂中的著名輓歌作為「繡荷包」的序奏,使聽者在訝異間瞬即轉換為眾所熟知的民歌,更在旋律在搖曳中未久又進入新的變奏曲,充分玩弄聽者的感覺,最後才讓聽眾在迫切期待中獲得滿足。他在中西音樂的轉換充滿新鮮感、素材的運用成熟老練、以及使用各種樂器當作音色的渲染,確實姜音樂注入了新生命。
  李泰祥在監製以及編曲上所付諸的心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編曲聽來氣勢足,掌握弦樂部份尤為獨到,一曲「歡喜就好」顯示了他在巴洛克時代,特別是韋瓦第對位風格的掌握,乍聽之下幾乎回復到聆聽“四季“的感覺,在隨後的「酒後心聲」更突顯他在此一時代對位寫作的功力。難能可貴的是在卷十二“菅芒草的春天“十曲均是由李泰祥用弦樂所編寫的,風格獨特。曾作為小提琴獨奏家的他,在弦樂聲部流轉中常畫龍點睛的譜入動人的小提琴獨奏樂段,讓人稱道,寫下了歷經人生滄桑的樂句,引人低迴不已。
  「台灣幻想曲」主題中的二十五首台灣民謠,請了三位音樂家編曲,風味各異,有著李泰祥所編如「生坷仔嫂」大家較為熟悉的台灣味,也有以文革時代以作品“紅色娘子軍“著稱的杜鳴心所寫的「思想起」。在間奏中大家可以聽到“文革“的古典味;再來就是最會運用銅管的姜小寧,將燦爛樂句倒入「龍的傳人」的序奏,將本曲的光輝提升了不少。雖然此一主題運用的是台灣素材,呈現出來則有多種音樂風貌,讓人驚艷不已。俄國音樂家沙卡洛夫的編曲,佔據較少的篇幅,在「戀戀琴聲」系列中編寫了十二曲,是最忠實於原著者。運用成熟的古典管弦樂法將流行歌曲的旋律層次化,也帶入了些許的俄國風情,並將之轉化為藝術性較高的方式呈現給給聽眾。
  三十年代的藝術歌曲篇是收錄在「浮世戀情」的主題內,編曲者的樂思,在指揮陳燮陽的魔手上均化作詩節章句,“花非花“、“踏雪尋梅“的簡潔甜美,以及“紅豆詞“的深度細膩,尤其指揮在樂句時間的掌握,以及浪漫獨奏樂段的處理與襯托,真叫人盪氣迴腸,聽不釋手。
  這套「中國交響世紀」有著雅緻的包裝,難得的是附有一本詳盡的解說,再櫬以構圖精美的照片,在享用動人的樂音時,它的賞心悅目有著乘數效用,確實是別的大堆頭CD出品所未有的好處。

沒有留言: